2009年11月2日中国教育报第7版题:瞄准行业需求 培养实用型人才

时间:2009-11-02浏览:2671设置

     如何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 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是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

瞄准行业需求  培养实用型人才

亚洲博彩app党委书记    崔岩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  加强专业群和课程建设

     近年来,学院确立了“依托铁路行业, 紧密结合市场,发挥以铁道工程为主干的集束型专业群优势,精致管理、做优做精, 走内涵发展之路、实施品牌战略”的办学思路,以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作为核心专业,以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工程对象相同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为支撑,通过调整、改革、整合等措施,开办了17 个专业,形成了以“1+X+X”专业格局为特征的集束型专业群。其中,“1”是指优势明显的长线主干专业;第一个“X”是指围绕长线主干专业,拓宽专业服务面向的3个外延支撑专业,即铁道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3个专业; 第二个“X”是指面向铁路、公路、城市交通、工业与民用建筑等行业的辐射拓展专业。
     学院按照长线主干专业、相关支撑专业、辐射带动专业三级专业建设格局,不断加大课程改革和建设力度,形成了与专业建设相互吻合的课程建设体系。这种“基础课程相融相通、专业课程互相渗透、核心课程部分共融”的结构,充分体现出学院集束型专业群构架的鲜明特征。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学院适当增加了部分现场急需的课程,满足生产需求。如在新修订的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新增了《工程爆破》课程,同时增加了道路桥梁概论、高速铁路概论、高速铁路施工或养护维修等专业的拓展课程。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及实用型人才的实践场所,也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学院根据所设专业以及学生培养目标,在实训基地建设中,瞄准长线主干专业加大投入力度, 先后建成了具有现代企业先进水平的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和一批校外顶岗实习就业基地。按照能力素质要求,以现场常用、实用、关键实验项目为基础,建成了由55 个实验实训室、12个校内实训基地组成的校内工程实训中心,满足了各专业学生的实训需要。同时,根据专业群建设的需要,多渠道、多形式的与企业加强联系,选择专业对口、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高、生产任务充足、人才需求潜力大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校企合作科研教育基地65个, 其中铁路系统的基地达44个。这些基地丰富了学生的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技能强化训练的内容,使学生真正融入施工现场,实现了开放式实践教学的目的。

      
突出职业特点  实现校企文化互动融通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企业的一线员工,这一特点要求高职院校应建立具有行业属性和职业特点的校园文化, 确保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顺利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院围绕铸就“陕铁院”品牌,开展具有铁路特色、体现校企合作的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着力传承铁路精神、养成教育着力发扬铁路传统、素质教育着力满足铁路施工企业对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校企合作着力吸纳铁路企业文化, 为培养铁路工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在校园环境布置上, 突出铁路行业特点, 以我国铁路干线和建筑工程专家的名字命名校内道路, 设置具有铁路特色的食堂文化和楼道文化,让学生置身其中, 接受铁路文化的熏陶。针对铁路施工企业要求员工能吃苦耐劳的要求, 学院将劳动教育课作为一门必修课, 将劳育课成绩作为学生奖学金评定、素质教育评分的依据之一,培养学生“苦得、累得、受得” 的敬业精神, 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原图
/